北京資訊網  www.kutchforever.com 我要投稿   登錄   注冊
北京資訊網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公益

6成公益機構遭遇疫情生存危機,3000家公益機構腦暴數字化“藥方”

時間:2020-07-14  來源:techweb  

科技對公益的助力或許會遇挑戰,但從不會掉線。3000家機構同時在線參會怎么實現?今天公益界做到了。

在今天舉行的2020年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上,3000余家公益機構和社會組織代表進行在線互動與“云端對話”。 30余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社會企業家、媒體人和公益慈善組織資深從業人士從公益慈善數字化、透明化建設、生態化搭建等問題與在線參會的公益慈善機構從業者、網民進行了深入分享和探討。

民政部副部長王愛文通過云端視頻向2020中國互聯網峰會發來致辭,王愛文表示,近3年來,中國通過互聯網募集的善款每年增長率都在20%以上,2019年募集金額更是超過54億元,比上年增長了68%。致辭中,他肯定和鼓勵互聯網公益、貢獻了慈善力量。

據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統計,2019年全年,全國共有108.76億人次點擊、關注和參與互聯網慈善,比2018年增長了28.6%。在騰訊公益平臺舉辦的2019年“99公益日”活動中,短短三天時間就創下了4800多萬捐款人次、17.8億元捐款的新紀錄。

峰會主席、騰訊主要創始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發起人兼榮譽理事長陳一丹,在主旨演講表示,互聯網公益已將億萬人的點滴善意匯聚成了愛心洪流,未來期待廣大公益伙伴能更好運用眾多互聯網公益平臺的特有優勢,發揮慈善組織各家所長,堅定人心深處的善意,堅定信心,同舟共濟,向陽而生!

超6成公益慈善組織遭遇生存挑戰,亟需數字化“藥方”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更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邏輯和對待世界的態度。對于公益慈善組織來說,更是如此。

中國發展簡報與《公益慈善周刊》等聯合發布的《疫情下公益組織的挑戰與需求調查報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因為疫情的影響,有超過6成公益慈善組織遭受重大或者比較大的影響。而在項目的執行方面,有67.5%的項目無法進社區開展活動,36.1%的項目因為疫情的原因而被迫暫停與社區合作。

在這次全民抗疫中,公益慈善組織如何擺脫困境,民間助力,尤其是互聯網企業的技術支撐不可或缺。

據初步統計,社會各界通過各級慈善組織和紅十字會累計捐贈396.27億元,其中,通過互聯網募集善款18.67億元,參與人次達到4954萬人次。

而對于技術能力的使用,在疫情期間,不少公益慈善組織經歷了從最初因人力調配不足,資源分發不及時而被“網民吐槽”,到后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進行全球疫情精準快速救援,被“全球點贊”的鳳凰涅槃。

陳一丹在峰會的主旨發言中提到,本次疫情嚴峻,是名副其實的一場“大考”,但公益伙伴們在互聯網等技術的助力下加快自我進化,截止6月初,在騰訊公益平臺上,在眾多伙伴助力下累計近1300萬人次在騰訊公益平臺上為馳援戰疫捐贈善款,共計超過6.06億元。

他還表示,疫情之下,很多人因情緒驅使產生感性公益行為,通過互聯網公益平臺與“公益慈善數字化”組織能力,轉化為理性的思考和持久的習慣。這不僅為互聯網公益行業,更為整個國家和社會沉淀下寶貴的公益財富。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互聯網協會咨詢委員會主任鄔賀銓在分享中也表達了技術驅動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的必要性:“網絡應用在疫情期間逆勢上揚,表明技術在公益慈善事業上大有可為。在疫情下疫情帶熱云經濟,創下互聯網新應用規模的世界紀錄?!彼€表示, “疫情期間,直播帶貨火熱上漲,5G技術支持8K的超清視頻直播,面對面回答消費者問題,提升了產品知名度和信譽度?!?/span>

但要實現“公益慈善數字化”僅僅依靠幾行代碼和技術能力還遠遠不夠,更需要思維的躍遷以及人才的培育。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創始院長王振耀建議提升行業“數字化思維”,公益行業也可以參考一些互聯網平臺成熟案例,有一套公益行業的評價體系,并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

而在人才建設方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鄧國勝教授希望慈善組織要加快提升學習現代信息科技的能力,不斷吸引高科技領域的一些人才。同時,希望更多的企業能開啟志愿服務模式,讓具備數字化能力的員工以志愿方式參與到公益慈善事業之中。

據了解,在抗疫期間,騰訊就曾開啟過“抗疫志愿者”模式,大量的騰訊技術人員在春節抗疫期間放棄休假參與到了健康碼、公益小程序的開發之中,為馳援疫情救助貢獻了專業能力。

1000家小程序服務商技術馳援,“社會企業家” 促公益慈善進化

社會事業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公益慈善組織要推動社會發展就離不開社會資源的調動,尤其是企業的參與,共同打造公益生態圈。

據《2020胡潤企業家戰“疫”特別報告》顯示,在國內疫情爆發階段,國內70%的企業家參與了各種類型的戰“疫”公益活動,他們以捐款,捐物資,調動企業能力馳援疫情重點地區等方式深度參與到公益慈善組織的相關行動中。而他們的公益行動又對公益慈善組織的進化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復星國際董事長、復星基金會創始人郭廣昌表示,企業的專業能力、資源能力和組織能力是企業發揮公益行動力的三大能力,企業家掌握的不僅是財富,更珍貴的是資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他還表示,做公益要和做企業一樣,必須要能夠整合資源。疫情期間,復星與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等26家企業組織共同合作,通過全球資源的調度才最大化地支援抗疫。

早在2007年,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成立之初,就將利用技術驅動公益與企業聯動作為一個重要融合點,除了每年99公益日深入將公益慈善組織和企業打通外,更通過諸如微信捐步企業聯動、企業一起捐平臺等產品能力,充分調動企業參與公益的熱情,降低企業參與公益的門檻。

而在抗疫期間,騰訊設立的15億專項“抗疫基金”和1億美元“全球戰疫基金”中,除去醫療物資救助、科學研發等專項投入外,還專門設立了2億元資金給到服務商和開發者,并開放騰訊自身的技術資源與研發能力,鼓勵和支持幫助他們為政府部門、醫療機構公益慈善機構等快速開發疫情服務小程序,解決民生和重大突發事件應對的痛點。目前,已有超過1000家開發機構在這筆資金的支持下,進行公益小程序的開發。

事實上,每個企業對于公益的投入都與企業家自身的的動力和付出不可區分。從某種程度上說,只有企業家做得好,公益慈善組織才能得到更多的“活水”。

經濟學者薛兆豐表示,商業跟公益慈善其實都是遵循人的行為規律的。公益行業應該充分地利用商業社會里一些成熟有效的環節和方式,去追求更高的社會價值,走更多元化、專業化的道路。

財經作家吳曉波則直接提到了“社會企業家”的概念。他表示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在完成商業使命的同時,把對社會的理解及專業能力投入公益事件,扮演了“社會企業家”的角色。而在新的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社會企業家”又給了這個時代每個人,每一個企業能夠更多發揮自己的熱情,更多地獲得社會認可欲望的一種可能性。

“你的名字,我們記得”,向1200萬“戰疫捐助”者說聲謝謝

社會的痛點就是公益出發原點,公益出發的原點,就是技術連接公益生態的發力點。

作為中國公益行業年度最大規模會議之一,自2016年由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南都基金會、陳一丹基金會共同發起以來,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每年都會面向全國公眾,匯聚來自科技界、企業界、NGO、學術界、國際組織等各行各業的公益人,展示互聯網對于社會實際問題的解決以及對于公益事業的推動成果,圍繞新慈善法、線上傳播、企業公益等公益實踐中的前沿話題進行分享和討論。

每年峰會舉辦之時,也是中國公益人和互聯網用戶充分互動、加深了解的一次機會。已經舉辦三屆的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今年因為疫情原因,峰會第一次搬到線上舉行,為了向疫情期間的公益捐助者致敬,互聯網公益峰會還從“活力慈善”、“生態共建”、“積極探索”和“前瞻性”四個方面,向社會公眾和公益業界推薦了145個公益機構和項目,為更多公益伙伴提供公益實踐的“推薦樣本”。

本次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特別設置了“你的名字,我們記得”致敬環節,向疫情期間在騰訊公益平臺上愛心捐助的1200多萬愛心網友致敬。

(武漢長江大橋打出“你的名字”,向戰疫捐助愛心網友致敬)

而在每年互聯網公益峰會上,公益人也都能收獲一些互聯公益新玩法,國際視野下的新視角。在本次峰會還設立了影響力論壇以及圓桌對話,保爾森基金會總裁戴青麗(Deborah Lehr)從全球視角分享公益發展的全球新趨勢,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丁香園、極飛科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騰訊研究院、真愛夢想等公益慈善組織,以及“網紅教授”羅翔,“新晉網紅”歪果仁研究協會創始人以色列人高佑思等也紛紛為公益“支招”,讓公益如何能更酷,更具親和力,更加“接地氣”。

1.jpg

(中國互聯網公益峰會披露抗疫捐款,京粵蘇網友捐得最多。)



[正文結束]
    版權與免責聲明:
    1. 本網注明來源為北京資訊網的稿件,版權均屬于北京資訊網,未經北京資訊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使用。
    2. 本網注明“來源:XXX(非北京資訊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意在為公眾提供免費服務。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3.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同本網聯系。郵箱:hnppxc @126.com
    特別提醒:本網刊發的所有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特別提醒:本網刊發的所有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來頂一下
 
返回首頁
返回首頁
 
圖片新聞
心手相連 千里守護
心手相連 千里守護
河南道騏科技支援抗疫彰顯企業大愛 獲政府表彰
河南道騏科技支援抗疫
熱門點擊
  1. 2022首屆河南“我為心目中放心副食
  2. 2022第十一屆國際無人機系統展將于
  3. 策協快訊 走進廣告噴繪龍頭企業—
  4. 汝州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鵬,副市長
  5. 火車半夜深更鳴笛聲震耳欲聾?當地政
  6. 2022第十一屆北京國際無人機系統產
  7. “啓思中學招生,74中學收費” 鄭州
  8. 天壽陵園成功摘得紫鉆標識,填補北京
  9. 新鄉學生投訴:河南物流職業學院學費
  10. 2022第十三屆減災應急安全博覽會將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版權說明  
北京資訊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3  http://www.kutchforever.com
主辦單位:北京資訊網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2015378號 技術支持:河南科加
国产在线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