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下午,家住香木林小區的董慶貴前往離家不遠的一家蔬菜店購買晚飯的食材。來到該店發現,菜店門口,已經擺出了一塊小黑板,這是菜店老板邱先生專門用來告知來往市民,自己外出送貨,大家買菜自助。“小黑板擺出來的時候,邱老板就不在店里,大家自己買菜自己結賬。”董慶貴說。
無人看守的菜店,蔬菜正常供應,來往購菜的居民,自行挑選,結賬時在收銀臺邊翻開的小本子上記下自己的會員號、品種、重量后,便會提著菜離開。菜店的“自助模式”已經進行了一個多月,老板邱先生整理賬目后說,“即使我不在,但賣菜的錢分文不差。”邱先生說,之所以能有這么可喜的結果,完全是憑借自己與居民之間,買賣雙方的誠信。
賣家的誠信保證足稱 售價合理
邱先生的菜店,共十余平米,售賣蔬菜三十余種,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擁有2000千余戶會員。能獲得這么多顧客的信任,老板邱先生簡單的總結為,“保證足稱,售價合理”。而前來購買蔬菜的市民們也都認證了這一說法,“邱老板最講誠信,在他這里買菜,絕對不得燒稱。”來購買蔬菜的居民陳曉旭說。
“足金足兩,價格比市場也便宜。”六旬大媽吳燕萍說,邱老板是個很誠信的人,大家在店里辦了會員卡,自助買菜都是自己寫下名稱和重量,邱老板根據重量和品種,對會員們的費用進行扣除,因為邱老板的誠信,自然越來越多的居民會前往店里購菜,甚至加入會員。
買家的誠信老板不在顧客幫忙賣菜
邱先生開啟菜店“自助模式”的原因,是因為自己近期新做了一個運營蔬菜銷售網絡平臺的項目,每到下午,接到網絡訂單的邱先生就需要出門送菜。“會員買菜請自己過秤,在旁邊表格中記下會員號、品種名稱、重量……”每次出門前,邱先生都會把寫有“自助買菜”相關信息的小黑板擺出來。會員們根據菜店柜臺上貼著的蔬菜價目表,進行登記,而非會員買菜后將錢放在柜臺就好。
“作為賣家,我講究誠信,但讓我感動的是,居民們也十分誠信。”邱先生說,在初始階段,他估計會員們在登記蔬菜重量時,會偶爾出現將重量少計的情況,“但一個多月了,我清算了一下,并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菜店分文未少。”
“老板在不在?”3月12日下午,一名路過的居民龍大爺準備購買兩顆白菜,但四處觀察發現老板不在,“我不是會員,不清楚該怎么結賬。”就在龍大爺準備放棄購菜的時候,另一位正在購菜的菜店會員宋拔慶,立刻承擔起了幫邱先生賣菜的工作。
生意火爆的菜店無人看守,蔬菜沒有丟失,菜款沒有差別,如此美好的結果,在菜店老板看來,旨在“誠信”二字,“做生意一定要講誠信,我誠信做事,居民朋友們自然會誠信對我。”邱先生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