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眾多愛心人的幫助,讓我走出了大山,感受到了溫暖,懂得了什么是大愛,但他們并不需要我回報些什么。而我所能做的,就是將他們的愛心繼續傳遞下去。”
說這句話的人是一位19歲的女孩,她叫楊雅舒。作為一名從云南貧困山區走出來的寒門子弟,但她更多的卻是一位傳遞著正能量的“愛心大使”。而將這多重角色串聯于一身的“絲線”,正是她對德州人愛心的接受與回饋。
從德州人手里接過“愛心接力棒”
1997年2月13日,出生于云南貧困山區的楊雅舒,從小跟爺爺奶奶相依為命。但上天過于殘忍,偏偏在雅舒12歲時雪上加霜,讓爺爺躺在了病榻之上,從此家境陷入了絕境。然而就在這時,“旗幟哥”帶領的德州愛心志愿者們來到了雅舒所在的村莊,讓她看到了絕境逢生的希望。
正是這位扮演著“愛心爸爸”角色的“旗幟哥”,最終將雅舒帶出了大山,并在愛心的“滋養”下重新步入了校門。
因為愛心在傳遞中才能展現出偉大和力量,所以受到愛心滋養的雅舒,自然懂得這一點。于是,她熱情地加入了志愿者的隊伍,積極地與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分享愛心。
雅舒利用課余的時間,去安徽耐得電器設備有限公司打工,隨后又特意申請到了德州的分公司。在德州生活的5年里,雅舒多次到德州市兒童福利院看望孤殘。尤其是在2016年1月9日,在一天之中,雅舒更是追尋著“旗幟哥”的足跡,僅憑一副弱小的身軀,在愛心的支撐下,行走了上百公里,從德州市陵城區陵城鎮五李社區到丁莊鄉前王村,從德州市水電十三局宿舍再到益德社區,并走訪了4個特殊家庭,為他們送去了溢滿愛心的年貨。
接受愛心的人同樣偉大
早在2015年初,在“旗幟哥”牽手的“第一書記”扶貧行動中,俊琪就是第一位受益者——她得到了一輛輪椅。因為先天性的腦癱,俊琪生活不能自理,母親在生她時因為大出血去世,隨后父親也棄她遠去。在這種情況下,俊琪只能跟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姥爺姥姥艱難度日。2016年1月9日,隨著春節日漸臨近,雅舒再次來到了腦癱女孩李俊琪的家里,為她帶去了烤鴨和水果。
告別了俊琪,雅舒便來到了陵城區丁莊鄉前王村的“孤兒”小東家里。小東是第一次見到曾經捐助自己上學的姐姐,在高興中又掩飾不住一絲害羞。雅舒說:“小東太可愛了,就是個子稍微有點矮,應該多補充營養。”小東提著烤鴨,同時抓住姐姐雅舒的手說:“姐姐,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做和你一樣的人!”
在小東依依不舍中,雅舒來到了德州市水電十三局宿舍南區,看望了相大爺和社區民警吳寶勇。相大爺是在1995年退休后,20年里一直為小區義務巡邏。而民警吳寶勇更是結合振華、益德社區的治安現象,創造性地與社區同志共同建立起了公安法制道德學校,目前已經有700余戶家庭受到了再教育。他用“夢想”的力量解決了社區的許多熱點難點問題。
此外,今年的正月初三,一場意外火災,讓德州市寧津縣盛茂源木業經營者馮春武損失了近百萬元。正當他陷入絕望中的時候,雅舒又帶頭捐款200元,并動員德州市家居行業協會會員進行了集體捐款。
為失獨媽媽穿上“貼心小棉襖”
在這個社會上有一群特殊人,他們在經歷了“老來喪子”的人生大悲之后,有的失去了生育能力,有的不愿再收養子女,只能獨自承擔養老壓力和精神孤獨而黯然神傷。
一次偶然的機會,雅舒接觸到了這一特殊群體。雅舒發現,他們的內心其實很孤獨,并且害怕寂寞、渴望有人陪伴。于是,雅舒便經常借用空余時間去看望和陪伴他們,跟他們聊聊天、談談心,有時還組織公益活動帶他們出去旅游。這樣一來,即可以讓他們在旅途中消散苦悶和孤寂,又能讓他們接觸認識到更多的朋友。
此外,雅舒還為他們每年訂閱一份報紙,冬天又會給他們送去圍巾,同時打電話關心一下。他們也很喜歡雅舒的到來,并把她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兒看待。
愛心的傳遞沒有邊界
雅舒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幸福。
進入到大學之后,空余的時間比較多,雅舒便經常去外面參加演出,將得到的錢全部匿名捐贈到德州市紅十字會。每到一個地方,雅舒都會到當地的福利院去看望孩子們。當然,除了德州之外,也經常能在江蘇南京和四川南充的兒童福利院里看到雅舒的身影。
在2014年的圣誕節,雅舒來到了南京秦淮區特殊教育學校,為孩子們帶來了圣誕帽、圣誕襪和糖果,并現場為孩子們跳舞,共度圣誕。孩子們見到了“愛心姐姐”時,臉上的喜悅無法言喻。雖然雅舒帶來的并不多,但當她把世界上最美的舞姿展現給孩子們時,孩子們用臉上的笑容和掌聲說明了一切。
把愛心放在老兵手心里
在“旗幟哥”的熏陶和教育下,雅舒積極加入到了德州關愛抗戰老兵的隊伍里,并多次到山東、江蘇、四川和江西等省的老兵家里走訪慰問,在掏出愛心的同時,傾聽他們當年的崢嶸歲月,還將他們的抗戰事跡逐一記錄。
現居寧波的山東籍抗戰老兵趙永昌老人,今年已經91歲了??箲饡r期他在山東東平縣參加游擊隊抗擊日寇,解放戰爭時他又利用當時身份幫助革命隊伍,在失去國民黨的信任并最終被“拋棄”后,他與妻子失散至今。如今趙永昌老人生病住院,家庭條件也比較困難。
今年的6月份,雅舒接觸到了趙永昌老人,并多次到寧波去看望。趙永昌老人有兩個心愿,首先是想找到失散多年的兒子。雅舒了解到后,便撥打了各大媒體的熱線,將趙永昌老人的事跡公諸于眾。也因為諸多愛心人看到了這一消息,他們便為老人捐款捐物,并給予了很多幫助。
此外,趙永昌老人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流傳后世,激勵后代兒孫積極向上。于是,雅舒不但以通訊員的名義通過媒體進行宣傳,還幫老人辦理了70周年老兵紀念章。
同時,雅舒還經常去安徽看望90歲的抗戰老兵盛孝如老人。老人也有一個心愿,希望能找到抗戰時期的戰友吳福龍的家人。雅舒了解后,便和其他志愿者們一起多次去江西尋找,并終于找到了。
目前,雅舒正在同樣準備著幫吳福龍老人申領一個證書,作為老人為國獻身的歷史見證。這對于老人來,可以使他含笑九泉,對于我們子孫后代來說,更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
最后,請記住文中雅舒經常說的一句話:得到他人的關愛是一種幸福,關愛他人更是一種幸福。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