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資訊網
 
女碩士為7000只蚊子“傳宗接代” 露腿喂蚊子
2017-11-10

1.jpg

在位于杭州的浙江省疾控中心內,約有7000余只蚊子被當作寶貝一樣精心飼養著,工作人員每天都在忙著為它們傳宗接代。碩士畢業的王金娜就是“飼養員”之一。每天早上,穿著白大褂、戴著口罩的她都要來到這個全封閉的飼養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小千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jpg

實驗室內常年保持在28-30攝氏度,濕度達到70%。屋內的架子上整整齊齊地排列著一個個飼養籠,里面裝有來自中國各地的蚊子。在浙江地區,淡色庫蚊、白紋伊蚊是傳播登革病毒的主要品種,所以也是實驗室的重點研究對象。 小千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3.jpg

蚊子完全發育需經歷“卵、幼蟲、蛹、成蚊”四個階段。為了防止發酵而產生的水膜阻礙幼蟲呼吸,王金娜每天都要為蚊子幼蟲的飼養盆換上干凈的脫氯水。眾人談害蟲色變,但是對王金娜來說,這些磨人的“小妖精”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呆在實驗室,每年7、8月王金娜會跟隨團隊到野外和居民區蚊子較多的地方捕捉蚊子,用來做病毒性和抗藥性研究,雙層疊帳和二氧化碳滅蚊燈是外出最常用的工具。 小千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jpg

工作之余,一些保存完好的蟲子會被王金娜和同事們制成標本充實標本庫,同事之間互相鑒定標本也成了一種樂趣。這個職業也讓王金娜落下“職業病”——每次出門看見蚊子、蟑螂,都想仔細分辨是什么品種。圖為專家們站在帳子中,露出一條腿做誘餌來檢測蚊蟲叮咬指數。 小千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5.jpg

上大學之前,王金娜最想學的是臨床醫學,對她來說那個專業相當于“前線”工作。但她沒想到,碩士畢業工作四年后,她會愛上與最初的夢想相反的一條路,從事了幕后的研究工作。圖為利用二氧化碳滅蚊燈捕捉到的蚊子,一部分會裝進籠子帶回實驗室進行抗藥性研究,另一部分則被存儲在零下80度的冰柜中,留作病毒性研究。 小千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版權說明  
北京資訊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2-2023  http://www.kutchforever.com
主辦單位:北京資訊網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2015378號 技術支持:河南科加
国产在线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