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年前,因專利侵權被一審法院判賠20萬元,在省高院的調解下,專利侵權方和解賠償專利權人8萬元。8年后,同一侵權廠家、再次侵犯同一件專利,省高院毫不留情,終審判決賠償專利權人80萬元。 在中國知識產權宣傳周(4月20日至4月26日)前夕,鄭州市順意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順意科技”)董事長劉丙炎手執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判決書,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從這起普通的專利侵權糾紛案件8年間法院的判決,見證了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空前提高的歷程!” 技術創新,民企成為行業龍頭 近年來,伴隨著醫療科技的迅猛發展,醫療器械行業迅速崛起,國內涌現出了一批研發能力強、技術含量高的醫療器械制造企業,其產品研發的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從依賴國外進口的局面逐漸向自主研發扭轉,自主創新醫療器械品牌在國內逐步打開市場,順意科技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鄭州航空港區是國內知名的醫藥和醫療器械生產基地。順意科技是港區一家專業從事制藥機械研發及生產的民營科技型企業。 



2004年,順意科技董事長劉丙炎便瞄準了醫療器械這一極具發展潛力的市場,開始著手研發自動化制藥設備。由于缺乏項目啟動資金,劉丙炎帶著臨時組建的研發團隊,在條件艱苦、設備簡陋、技術力量不足的情況下,走遍全國大大小小的市場,參加各類醫療器械行業的展會、論壇,并到工廠、企業、醫院等地走訪,到處取經學習,在這條充滿艱辛和挑戰的科技創新道路上砥礪前行。
“為了這個項目,我們團隊的每個人都付出了較常人十倍的努力。技術不精,就自己埋頭鉆研;測試產品效果不理想,便一遍遍地通過拆解實驗尋找問題所在;不懂選材,便購買多種材料逐個進行對比?!?5歲的劉丙炎成如今提及十余年前的事情,仍記憶猶新。 “我們團隊的產品研發費用最多的時候一年花了385萬元?!眲⒈赘嬖V筆者,產品研發過程中需要反復進行機器組裝、拆解、實驗,廢掉的不銹鋼材料、設備零部件堆積如山。經過無數次的研發和試驗,2007年,歷時三年多的第一代自動分托機產品研發成功。 該產品主要用于醫藥針劑包裝盒自動分托,一次性實現從自動送托、貼標到裝盒的全過程,原來一條人工生產線需要20個工人,如今只需要3個,原來占地20多米長的流水線,如今縮短到不足4米,針劑裝盒效率比傳統提高20多倍,降低了裝盒過程中的醫藥針劑損耗率,該產品使我國針劑制藥包裝水平跨入了新的自動化領域,一上市便吸引了整個醫藥器械領域的關注,企業產品產量以千萬產值連年遞增。 2010年11月10日,這項“自動分托機”(下稱“涉案專利”)技術獲得實用新型專利,專利權人為劉丙炎。同年11月12日,劉丙炎將該專利獨占許可給所在的順意科技,專利許可費30萬元/年。 第一代自動分托機產品研發成功為企業帶來了“第一桶金”,也為企業后續技術創新研發積累了充足的資金。順意科技先后自主研發出醫藥針劑自動分托機、秒干印字機、分托印字聯動機等系列產品,產品在國內醫藥生產市場占有率達到80%以上,出口到10多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先后獲得專利200多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憑借先進的技術設備和過硬的產品質量,順意科技從寂寂無名的小企業一躍成為國內醫療器械行業研究領域的龍頭企業。 硝煙再起,專利技術屢遭侵權 然而,誰曾想,同在鄭州航空港區的另外一家企業早已對順意科技虎視眈眈,跟蹤模仿,如影隨形,給在技術研發和生產經營領域做得風生水起的順意科技帶來了巨大的困擾。 2011年,順意科技工作人員發現產品銷售量較之往年有明顯下降趨勢。在長沙舉行的全國制藥機械博覽會上,順意科技由鄭州航空港區的鄭州格銳特機器有限公司(下稱格銳特公司)生產的分托印字一體機產品與涉案專利極為相似,涉嫌侵犯其產品專利權。劉丙炎、鄭州市順意藥械有限公司便以侵犯涉案專利權為由將格銳特公司訴至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2011年5月26日,格銳特公司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就涉案專利提出無效宣告請求,2011年12月14日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決定書,維持涉案專利權有效。格銳特公司不服,先后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北京高級人民提起訴訟,經法院判決,仍維持專利復審委員會作出的審查決定。 “無效宣告請求失敗后,格銳特仍未放棄生產分托機產品,反而變本加厲?!眲⒈淄葱募彩??!拔覀兊囊慌_機器售價為9.8萬元,格銳特僅報價3.5萬元,不僅侵犯我們的專利權,還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 在經歷近兩年的訴訟之后,2013年1月20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認定格銳特生產的自動分托機落入涉案專利權的保護范圍,判決被告格銳特公司停止侵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20萬元;格銳特不服,向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2013年9月11日,在河南省高院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和解:被告格銳特公司補償原告劉丙炎、鄭州市順意藥械有限公司8萬元經濟損失。劉丙炎和格銳特公司總經理趙某約定:順意科技做高端市場,格銳特面向低端客戶,雙方不要陷入價格戰泥潭中糾纏,趙某滿口答應。 原本以為這件事情就此結束,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侵權事件不僅沒有完結,反而愈演愈烈。5年間,隨著順意科技新研發制造的新產品不斷更新換代,對方也從自動分托機到高清分托印字一體機緊跟模仿。 再擎利劍,違法使用同樣擔責 萬般無奈之下,順意科技決定再次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委托北京大成(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田小伍、何勝林進行周密的調查取證,并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格銳特和使用該設備的河南天致藥業有限公司(下稱天致藥業)停止侵權,共同賠償經濟損失100萬元。 2018年6月29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到位于新鄉市輝縣市孟莊鎮東夏峰村的天致藥業生產車間使用的3臺被控侵權機器設備進行證據保全。當年10月18日,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再次在對涉案被控機器設備有無“氣體壓縮裝置”進一步調查取證和現場勘驗中,天致藥業工作人員以已經下班為由,將生產車間燈關上,以致無法繼續勘驗。 2018年10月23日,鄭州中院一審判決認為,被訴侵權產品落入原告專利權保護范圍。關于產品中“氣體壓縮裝置”來源的問題,被告天致公司不提交相反證據,也拒不說明涉案“氣體壓縮裝置”的合法來源,且未出庭答辯,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可以認定其與被告格瑞特公司共同制造了被訴專利侵權產品,共同實施了侵權行為。判令鄭州格銳特公司、天致藥業公司立即停止制造、銷售專利侵權產品,并賠償原告順意科技經濟損失及合理支出共計80萬元,被告天致藥業對上述賠償數額在20萬元內承擔共同賠償責任。二被告不服,向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在二審中,河南省高院法官通過到被告天致藥業現場調查發現:被控侵權設備銷售時沒有壓縮機裝置,但預留了壓縮空氣起源接口處。天致藥業通過自己的空壓系統將壓縮空氣輸送到設備中進行工作。因此,法院認定涉案專利中要求的“壓縮機”,與被控侵權產品中采用通過“壓縮空氣起源接口”,與外部氣體壓縮裝置相連接,兩者位置關系的調整是本技術領域常規的設置方式,而且,被控侵權設備上其他4處裝置的改動,與專利權利要求均屬于相同或等同技術特征,落入了原告專利的保護范圍。 最終,河南省高院認定兩被告共同制造了專利侵權設備,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國家知識產權領軍人才、河南省知識產權研究會會長王肅教授表示,通過該案不難發現,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行為至關重要,知識產權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當前,國家知識產權局已經提出要開展全國知識產權領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知識產權失信主體聯合懲戒機制;河南省已印發《河南省知識產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知識產權信用信息管理機制、信用評價和失信懲戒等機制正在逐步建立,對惡意侵權、反復侵權的企業將納入知識產權失信“黑名單”,讓這些企業今后在銀行貸款、招投標、銷售經營中寸步難行。信用服務體系的日趨完善將促進知識產權保護的完善,給企業提供一個良好的營商發展環境,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驅動發展。
[正文結束] |